在电子半导体、生物医药、电力锅炉等对水质有极致要求的领域,电去离子(EDI)技术凭借无需化学再生、连续产水稳定等优势,成为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核心深度处理单元。西门子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解决方案提供商,其 IONPURE 系列 EDI 模块以卓越的除盐性能和运行可靠性备受青睐。而进水电阻率作为核心水质指标之一,直接决定模块
在电子半导体、生物医药、电力锅炉等对水质有极致要求的领域,电去离子(EDI)技术凭借无需化学再生、连续产水稳定等优势,成为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核心深度处理单元。西门子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解决方案提供商,其 IONPURE 系列 EDI 模块以卓越的除盐性能和运行可靠性备受青睐。而进水电阻率作为核心水质指标之一,直接决定模块运行效率、产水品质与使用寿命,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前提。
西门子 EDI 模块进水电阻率通常要求在 15 兆欧以上。
一、技术原理角度:西门子 EDI 模块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与电场的协同作用来去除水中的离子杂质。进水电阻率达到 15 兆欧以上,意味着水中的离子浓度较低,这样在模块内部,离子交换树脂和离子交换膜才能更高效地发挥作用,在电场的作用下,使水中的离子能够顺利地通过交换膜迁移到浓水室,从而实现深度除盐,产出高纯度的水。如果进水电阻率过低,即离子浓度过高,会增加离子交换的负荷,降低离子迁移效率,影响模块的除盐效果和产水质量。
二、设备保护角度:当进水电阻率低于 15 兆欧时,大量的离子会使 EDI 模块内部的电场分布发生变化,可能导致电流密度不均匀,从而增加模块内部的能耗和发热现象。长期处于这种高负荷状态下,会加速离子交换树脂的老化和失效,缩短其使用寿命,同时也可能对离子交换膜造成损害,影响模块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。此外,低电阻率的进水还可能导致浓水室中离子浓度过高,增加结垢的风险,如钙、镁等离子可能会在膜表面和树脂间隙形成水垢,阻碍水流通道和离子迁移路径,进一步降低产水效率和质量。
三、实际运行经验角度:在众多实际应用案例中,当进水电阻率稳定在 15 兆欧以上时,西门子 EDI 模块能够稳定运行,产出的水电阻率可达到 16MΩ・cm 及以上。例如,在一些电子半导体生产企业中,采用西门子 EDI 模块的超纯水制备系统,前端通过反渗透等预处理工艺将进水电阻率提升至 15 兆欧以上后,EDI 模块能够持续稳定地生产出满足生产需求的高纯度水,保证了电子芯片制造等工艺的顺利进行。而如果进水电阻率不达标,模块的产水电阻率会明显下降,无法满足生产对水质的严格要求。
本文由蓝膜水处理(https://www.ilanmo.cn/)原创首发,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或注明文章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