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备超纯水不一定非要用超纯水树脂。如今膜分离、电去离子等技术不断发展,超纯水制备形成了依赖树脂和不依赖树脂两种技术体系。树脂在高端场景中因净化能力强仍占重要地位,但在部分场景中,无树脂方案已能有效替代,两者相互补充。一、无树脂的超纯水制备路径无树脂制备超纯水有两种主要技术路径。一是 RO 反渗透与
制备超纯水不一定非要用超纯水树脂。如今膜分离、电去离子等技术不断发展,超纯水制备形成了依赖树脂和不依赖树脂两种技术体系。树脂在高端场景中因净化能力强仍占重要地位,但在部分场景中,无树脂方案已能有效替代,两者相互补充。

一、无树脂的超纯水制备路径
无树脂制备超纯水有两种主要技术路径。一是 RO 反渗透与 EDI 组合工艺,这是工业领域常用的方案。RO 反渗透膜能去除大部分溶解盐、重金属和大分子有机物,EDI 模块在直流电场作用下,借助离子交换膜让离子迁移到浓室,无需化学再生就能连续产水,可满足制药用水等需求。二是多级膜分离集成技术,针对纯度要求不高的超纯水,采用超滤、纳滤、反渗透三级处理。超滤去除悬浮物和胶体,纳滤截留小分子有机物及二价离子,反渗透深度脱盐,适合处理水质稳定的市政自来水。
无树脂方案有自身特点。在运行连续性上,EDI 可连续产水,但膜组件易被污染需频繁维护,适用于电子元件清洗等需连续供水的场景;环保方面,无酸碱废水,但膜更换会产生固体废弃物,适合医疗透析等对环保有要求的领域;运维上,以自动控制为主,但膜污染修复需专业团队,适用于中小型实验室等;水质稳定性较好,但受原水水质影响大,适用于常规工业清洗等场景。
二、超纯水树脂的不可替代性
在一些场景中,超纯水树脂无法替代。对于极高纯度要求,比如半导体制造中对硼含量的严格标准,专用树脂能将杂质含量控制在更低水平,这是膜技术难以做到的。当原水含有高浓度重金属、放射性离子等特殊杂质时,树脂可通过定制功能基团针对性去除,而膜技术对这类杂质去除效率低。即便采用 RO+EDI 工艺,终端仍需树脂混床抛光处理,因为 EDI 产水存在微量离子波动,树脂能稳定水质,保障精密设备正常运行。
选择是否使用树脂,需从多方面考虑。根据水质纯度要求,不同纯度对应不同方案;结合场景特性,连续运行、间歇运行、移动应急等不同场景,适用的方案不同;从成本角度,短期投资和长期运维成本也会影响选择。
上述是分享了解了制备超纯水并非一定要用超纯水树脂,需根据实际需求综合判断。
本文由蓝膜水处理(https://www.ilanmo.cn/)原创首发,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或注明文章出处!